• 首页
  • AI工具集
  • AI资讯
  • AI活动
  • AI社区
  • AI短剧
  • AI创作大赛
  • AI小说
  • AI绘画
    AI视频
    AI对口型
    视频转动漫风格
    AI创意二维码
    AI艺术字
    AI智能抠图
  • AI短视频创作热门-AI社区
AI 对话

一文解决任何机器学习问题!

一文解决任何机器学习问题!
AITOP100
2024-04-26 14:50:02

前言

数据挖掘大神Abhishek Thakur,很多数据挖掘kaggler对他都非常熟悉,他在 Linkedin 发表了一篇名为Approaching (Almost) Any Machine Learning Problem(几乎解决任何机器学习问题)的文章,几乎可以解决任何机器学习问题,可以说是他理论+实践的最佳产物。这篇文章曾火遍 Kaggle。

如上对Approaching (Almost) Any Machine Learning Problem进行了中文翻译,详细情况请参照书籍目录,覆盖了机器学习各个流程。下面我展示一下交叉检验章节的翻译内容:

交叉检验

在上一章中,我们没有建立任何模型。原因很简单,在创建任何一种机器学习模型之前,我们必须知道什么是交叉检验,以及如何根据数据集选择最佳交叉检验数据集。

那么,什么是交叉检验,我们为什么要关注它?

关于什么是交叉检验,我们可以找到多种定义。我的定义只有一句话:交叉检验是构建机器学习模型过程中的一个步骤,它可以帮助我们确保模型准确拟合数据,同时确保我们不会过拟合。但这又引出了另一个词:过拟合。

要解释过拟合,我认为最好先看一个数据集。有一个相当有名的红酒质量数据集(red wine quality dataset)。这个数据集有11个不同的特征,这些特征决定了红酒的质量。

这些属性包括:

  • 固定酸度(fixed acidity)
  • 挥发性酸度(volatile acidity)
  • 柠檬酸(citric acid)
  • 残留糖(residual sugar)
  • 氯化物(chlorides)
  • 游离二氧化硫(free sulfur dioxide)
  • 二氧化硫总量(total sulfur dioxide)
  • 密度(density)
  • PH值(pH)
  • 硫酸盐(sulphates)
  • 酒精(alcohol)

根据这些不同特征,我们需要预测红葡萄酒的质量,质量值介于0到10之间。

让我们看看这些数据是怎样的。

        import pandas as pddf = pd.read_csv("winequality-red.csv")      

图 1:红葡萄酒质量数据集简单展示 图 1:红葡萄酒质量数据集简单展示

我们可以将这个问题视为分类问题,也可以视为回归问题。为了简单起见,我们选择分类。然而,这个数据集值包含6种质量值。因此,我们将所有质量值映射到0到5之间。

        quality_mapping = {    3: 0,    4: 1,    5: 2,    6: 3,    7: 4,    8: 5}df.loc[:, "quality"] = df.quality.map(quality_mapping)      

当我们看大这些数据并将其视为一个分类问题时,我们脑海中会浮现出很多可以应用的算法,也许,我们可以使用神经网络。但是,如果我们从一开始就深入研究神经网络,那就有点牵强了。所以,让我们从简单的、我们也能可视化的东西开始:决策树。

在开始了解什么是过拟合之前,我们先将数据分为两部分。这个数据集有1599个样本。我们保留1000个样本用于训练,599个样本作为一个单独的集合。

以下代码可以轻松完成划分:

        df = df.sample(frac=1).reset_index(drop=True)df_train = df.head(1000)df_test = df.tail(599)      

现在,我们将在训练集上使用scikit-learn训练一个决策树模型。

        from sklearn import tree from sklearn import metricsclf = tree.DecisionTreeClassifier(max_depth=3) cols = ['fixed acidity',        'volatile acidity',        'citric acid',        'residual sugar',        'chlorides',        'free sulfur dioxide',        'total sulfur dioxide',        'density',        'pH',        'sulphates',        'alcohol']clf.fit(df_train[cols], df_train.quality)      

请注意,我将决策树分类器的最大深度(max_depth)设为3。该模型的所有其他参数均保持默认值。现在,我们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上测试该模型的准确性:

        train_predictions = clf.predict(df_train[cols])test_predictions = clf.predict(df_test[cols])train_accuracy = metrics.accuracy_score(    df_train.quality, train_predictions)test_accuracy = metrics.accuracy_score(    df_test.quality, test_predictions)      

训练和测试的准确率分别为58.9%和54.25%。现在,我们将最大深度(max_depth)增加到7,并重复上述过程。这样,训练准确率为76.6%,测试准确率为57.3%。在这里,我们使用准确率,主要是因为它是最直接的指标。对于这个问题来说,它可能不是最好的指标。我们可以根据最大深度(max_depth)的不同值来计算这些准确率,并绘制曲线图。

        from sklearn import treefrom sklearn import metrics import matplotlibimport matplotlib.pyplot as pltimport seaborn as snsmatplotlib.rc('xtick', labelsize=20)matplotlib.rc('ytick', labelsize=20)%matplotlib inlinetrain_accuracies = [0.5]test_accuracies = [0.5]for depth in range(1, 25):    clf = tree.DecisionTreeClassifier(max_depth=depth)    cols = [        'fixed acidity',        'volatile acidity',        'citric acid',        'residual sugar',        'chlorides',        'free sulfur dioxide',        'total sulfur dioxide',        'density',        'pH',        'sulphates',        'alcohol'    ]    clf.fit(df_train[cols], df_train.quality)    train_predictions = clf.predict(df_train[cols])     test_predictions = clf.predict(df_test[cols])    train_accuracy = metrics.accuracy_score(        df_train.quality, train_predictions    )    test_accuracy = metrics.accuracy_score(        df_test.quality, test_predictions    )    train_accuracies.append(train_accuracy)    test_accuracies.append(test_accuracy)plt.figure(figsize=(10, 5)) sns.set_style("whitegrid")plt.plot(train_accuracies, label="train accuracy")plt.plot(test_accuracies, label="test accuracy")plt.legend(loc="upper left", prop={'size': 15})plt.xticks(range(0, 26, 5))plt.xlabel("max_depth", size=20)plt.ylabel("accuracy", size=20)plt.show()      

这将生成如图 2 所示的曲线图。

图 2:不同 max_depth 训练和测试准确率 图 2:不同 max_depth 训练和测试准确率

我们可以看到,当最大深度(max_depth)的值为14时,测试数据的得分最高。随着我们不断增加这个参数的值,测试准确率会保持不变或变差,但训练准确率会不断提高。这说明,随着最大深度(max_depth)的增加,决策树模型对训练数据的学习效果越来越好,但测试数据的性能却丝毫没有提高。

这就是所谓的过拟合。

模型在训练集上完全拟合,而在测试集上却表现不佳。这意味着模型可以很好地学习训练数据,但无法泛化到未见过的样本上。在上面的数据集中,我们可以建立一个最大深度(max_depth)非常高的模型,它在训练数据上会有出色的结果,但这种模型并不实用,因为它在真实世界的样本或实时数据上不会提供类似的结果。

有人可能会说,这种方法并没有过拟合,因为测试集的准确率基本保持不变。过拟合的另一个定义是,当我们不断提高训练损失时,测试损失也在增加。这种情况在神经网络中非常常见。

每当我们训练一个神经网络时,都必须在训练期间监控训练集和测试集的损失。如果我们有一个非常大的网络来处理一个非常小的数据集(即样本数非常少),我们就会观察到,随着我们不断训练,训练集和测试集的损失都会减少。但是,在某个时刻,测试损失会达到最小值,之后,即使训练损失进一步减少,测试损失也会开始增加。我们必须在验证损失达到最小值时停止训练。

这是对过拟合最常见的解释。

奥卡姆剃刀用简单的话说,就是不要试图把可以用简单得多的方法解决的事情复杂化。换句话说,最简单的解决方案就是最具通用性的解决方案。一般来说,只要你的模型不符合奥卡姆剃刀原则,就很可能是过拟合。

图 3:过拟合的最一般定义 图 3:过拟合的最一般定义

现在我们可以回到交叉检验。

在解释过拟合时,我决定将数据分为两部分。我在其中一部分上训练模型,然后在另一部分上检查其性能。这也是交叉检验的一种,通常被称为 "暂留集"(hold-out set)。当我们拥有大量数据,而模型推理是一个耗时的过程时,我们就会使用这种(交叉)验证。

交叉检验有许多不同的方法,它是建立一个良好的机器学习模型的最关键步骤。选择正确的交叉检验取决于所处理的数据集,在一个数据集上适用的交叉检验也可能不适用于其他数据集。不过,有几种类型的交叉检验技术最为流行和广泛使用。

其中包括:

  • k折交叉检验
  • 分层k折交叉检验
  • 暂留交叉检验
  • 留一交叉检验
  • 分组k折交叉检验

交叉检验是将训练数据分层几个部分,我们在其中一部分上训练模型,然后在其余部分上进行测试。请看图4。

图 4:将数据集拆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 图 4:将数据集拆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

图 4 和图 5 说明,当你得到一个数据集来构建机器学习模型时,你会把它们分成两个不同的集:训练集和验证集。很多人还会将其分成第三组,称之为测试集。不过,我们将只使用两个集。如你所见,我们将样本和与之相关的目标进行了划分。我们可以将数据分为 k 个互不关联的不同集合。这就是所谓的 k 折交叉检验。

图 5:K 折交叉检验 图 5:K 折交叉检验

我们可以使用scikit-learn中的KFold将任何数据分割成k个相等的部分。每个样本分配一个从0到k-1的值。

        import pandas as pdfrom sklearn import model_selectionif __name__ == "__main__":    df = pd.read_csv("train.csv")    df["kfold"] = -1    df = df.sample(frac=1).reset_index(drop=True)    kf = model_selection.KFold(n_splits=5)    for fold, (trn_, val_) in enumerate(kf.split(X=df)):         df.loc[val_, 'kfold'] = fold        df.to_csv("train_folds.csv", index=False)      

几乎所有类型的数据集都可以使用此流程。例如,当数据图像时,您可以创建一个包含图像 ID、图像位置和图像标签的 CSV,然后使用上述流程。

另一种重要的交叉检验类型是分层k折交叉检验。如果你有一个偏斜的二元分类数据集,其中正样本占 90%,负样本只占 10%,那么你就不应该使用随机 k 折交叉。对这样的数据集使用简单的k折交叉检验可能会导致折叠样本全部为负样本。在这种情况下,我们更倾向于使用分层 k 折交叉检验。分层 k 折交叉检验可以保持每个折中标签的比例不变。因此,在每个折叠中,都会有相同的 90% 正样本和 10% 负样本。因此,无论您选择什么指标进行评估,都会在所有折叠中得到相似的结果。

修改创建 k 折交叉检验的代码以创建分层 k 折交叉检验也很容易。我们只需将 model_selection.KFold更改为 model_selection.StratifiedKFold ,并在 kf.split(...) 函数中指定要分层的目标列。我们假设 CSV 数据集有一列名为 "target" ,并且是一个分类问题。

        import pandas as pdfrom sklearn import model_selection if __name__ == "__main__":    df = pd.read_csv("train.csv")    df["kfold"] = -1    df = df.sample(frac=1).reset_index(drop=True)    y = df.target.values    kf = model_selection.StratifiedKFold(n_splits=5)    for f, (t_, v_) in enumerate(kf.split(X=df, y=y)):         df.loc[v_, 'kfold'] = f        df.to_csv("train_folds.csv", index=False)      

对于葡萄酒数据集,我们来看看标签的分布情况。

        b = sns.countplot(x='quality', data=df)b.set_xlabel("quality", fontsize=20) b.set_ylabel("count", fontsize=20)      

请注意,我们继续上面的代码。因此,我们已经转换了目标值。从图 6 中我们可以看出,质量偏差很大。有些类别有很多样本,有些则没有那么多。如果我们进行简单的k折交叉检验,那么每个折叠中的目标值分布都不会相同。因此,在这种情况下,我们选择分层 k 折交叉检验。

图 6:葡萄酒数据集中 "质量" 分布情况 图 6:葡萄酒数据集中 "质量" 分布情况

规则很简单,如果是标准分类问题,就盲目选择分层k折交叉检验。

但如果数据量很大,该怎么办呢?假设我们有 100 万个样本。5 倍交叉检验意味着在 800k 个样本上进行训练,在 200k 个样本上进行验证。根据我们选择的算法,对于这样规模的数据集来说,训练甚至验证都可能非常昂贵。在这种情况下,我们可以选择暂留交叉检验。

创建保持结果的过程与分层 k 折交叉检验相同。对于拥有 100 万个样本的数据集,我们可以创建 10 个折叠而不是 5 个,并保留其中一个折叠作为保留样本。这意味着,我们将有 10 万个样本被保留下来,我们将始终在这个样本集上计算损失、准确率和其他指标,并在 90 万个样本上进行训练。

在处理时间序列数据时,暂留交叉检验也非常常用。假设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预测一家商店 2020 年的销售额,而我们得到的是 2015-2019 年的所有数据。在这种情况下,你可以选择 2019 年的所有数据作为保留数据,然后在 2015 年至 2018 年的所有数据上训练你的模型。

图 7:时间序列数据示例 图 7:时间序列数据示例

在图 7 所示的示例中,假设我们的任务是预测从时间步骤 31 到 40 的销售额。我们可以保留 21 至 30 步的数据,然后从 0 步到 20 步训练模型。需要注意的是,在预测 31 步至 40 步时,应将 21 步至 30 步的数据纳入模型,否则,模型的性能将大打折扣。

在很多情况下,我们必须处理小型数据集,而创建大型验证集意味着模型学习会丢失大量数据。在这种情况下,我们可以选择留一交叉检验,相当于特殊的 k 则交叉检验其中 k=N ,N 是数据集中的样本数。这意味着在所有的训练折叠中,我们将对除 1 之外的所有数据样本进行训练。这种类型的交叉检验的折叠数与数据集中的样本数相同。

需要注意的是,如果模型的速度不够快,这种类型的交叉检验可能会耗费大量时间,但由于这种交叉检验只适用于小型数据集,因此并不重要。

现在我们可以转向回归问题了。回归问题的好处在于,除了分层 k 折交叉检验之外,我们可以在回归问题上使用上述所有交叉检验技术。也就是说,我们不能直接使用分层 k 折交叉检验,但有一些方法可以稍稍改变问题,从而在回归问题中使用分层 k 折交叉检验。大多数情况下,简单的 k 折交叉检验适用于任何回归问题。但是,如果发现目标分布不一致,就可以使用分层 k 折交叉检验。

要在回归问题中使用分层 k 折交叉检验,我们必须先将目标划分为若干个分层,然后再以处理分类问题的相同方式使用分层 k 折交叉检验。选择合适的分层数有几种选择。如果样本量很大(> 10k,> 100k),那么就不需要考虑分层的数量。只需将数据分为 10 或 20层即可。如果样本数不多,则可以使用 Sturge's Rule 这样的简单规则来计算适当的分层数。

Sturge's Rule: ������������=1+���2(�) 其中 $N$ 是数据集中的样本数。该函数如图8所示。

图 8:利用斯特格法则绘制样本与箱数对比图 图 8:利用斯特格法则绘制样本与箱数对比图

让我们制作一个回归数据集样本,并尝试应用分层 k 折交叉检验,如下面的 python 代码段所示。

        import numpy as npimport pandas as pdfrom sklearn import datasetsfrom sklearn import model_selectiondef create_folds(data):    data["kfold"] = -1    data = data.sample(frac=1).reset_index(drop=True)    num_bins = int(np.floor(1 + np.log2(len(data))))     data.loc[:, "bins"] = pd.cut(        data["target"], bins=num_bins, labels=False     )    kf = model_selection.StratifiedKFold(n_splits=5)    for f, (t_, v_) in enumerate(kf.split(X=data, y=data.bins.values)):         data.loc[v_, 'kfold'] = f        data = data.drop("bins", axis=1)     return dataif __name__ == "__main__":    X, y = datasets.make_regression(        n_samples=15000, n_features=100, n_targets=1     )df = pd.DataFrame(    X,    columns=[f"f_{i}" for i in range(X.shape[1])] )df.loc[:, "target"] = y df = create_folds(df)      

交叉检验是构建机器学习模型的第一步,也是最基本的一步。如果要做特征工程,首先要拆分数据。如果要建立模型,首先要拆分数据。如果你有一个好的交叉检验方案,其中验证数据能够代表训练数据和真实世界的数据,那么你就能建立一个具有高度通用性的好的机器学习模型。

本章介绍的交叉检验类型几乎适用于所有机器学习问题。不过,你必须记住,交叉检验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数据,你可能需要根据你的问题和数据采用新的交叉检验形式。

例如,假设我们有一个问题,希望建立一个模型,从患者的皮肤图像中检测出皮肤癌。我们的任务是建立一个二元分类器,该分类器接收输入图像并预测其良性或恶性的概率。

在这类数据集中,训练数据集中可能有同一患者的多张图像。因此,要在这里建立一个良好的交叉检验系统,必须有分层的 k 折交叉检验,但也必须确保训练数据中的患者不会出现在验证数据中。幸运的是,scikit-learn 提供了一种称为 GroupKFold 的交叉检验类型。在这里,患者可以被视为组。但遗憾的是,scikit-learn 无法将 GroupKFold 与 StratifiedKFold 结合起来。所以你需要自己动手。我把它作为一个练习留给读者的练习。

0
0
原文链接:https://www.51cto.com/article/787218.html
免责声明:本文不代表本平台立场,且不构成投资建议,请谨慎对待。
全部评论
暂无评论
相关AI工具
  • Auto-GPT
  • Agent GPT
相关资讯
  • 用户发的文章

  • 测试文章显示1111111

  • 测试文章

  • 1

  • 每日AI资讯-2025年08月07日

热点资讯

Higgsfield AI消散特效制作完整教程:一键打造电影级Disintegration视觉效果

8天前
Higgsfield AI消散特效制作完整教程:一键打造电影级Disintegration视觉效果

测试文章

7天前
测试文章

FlowSpeech:全球首个“书面语变口语”的TTS,让AI语音更懂人情味

7天前
FlowSpeech:全球首个“书面语变口语”的TTS,让AI语音更懂人情味

测试文章显示1111111

7天前
测试文章显示1111111

每日AI资讯-2025年08月07日

7天前
每日AI资讯-2025年08月07日
分享
0
0

欢迎来到AI Top100!我们聚合全球500+款AI智能软件,提供最新资讯、热门课程和活动。我们致力于打造最专业的信息平台,让您轻松了解全球AI领域动态,并为您提供优质服务。

合作伙伴
联系我们
加入AITOP100社群
加入社群
AITOP100商务微信
商务微信
相关链接
服务及隐私政策
网站地图
关于我们
粤ICP备2022124843号-2粤公网安备44030002004505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:(粤)字第00712号Copyright © 华强方特(深圳)动漫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