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I巨头OpenAI的新动向:联手软银、甲骨文,打造“星际之门”
2024年对于人工智能领军者 OpenAI 而言,并非一帆风顺。备受期待的 GPT-5 迟迟未发布,Sora 演示一年未能落地,关于2月推出 AGI 的传闻也被否认。与此同时,竞争对手的 AI 大模型产品能力迅速提升,逐步逼近 ChatGPT。然而,进入2025年,OpenAI 动作频频,似乎要一扫阴霾。
近日,OpenAI 先是宣布与微软解除绑定,获得独立构建算力集群和使用其他企业算力资源的自由。紧接着,特朗普宣布 OpenAI 将与软银、甲骨文、MGX 联合成立一家名为 “Stargate”(星际之门)的企业。软银负责财务,OpenAI 负责运营,孙正义担任董事长,此举无疑是OpenAI的大手笔。
(图源:OpenAI)
“星际之门” 将立即投入 1000 亿美元用于在美国建设人工智能基础设施,未来四年累计投入将高达 5000 亿美元。这一消息公布后,软银股价一度飙升 10%,甲骨文股价也大涨 7.17%。相反,微软股票表现不佳,可能受到与 OpenAI 解绑的影响。
(从左至右:特朗普、OpenAI CEO 山姆·奥特曼、软银创始人孙正义和甲骨文创始人埃里克森)
虽然 OpenAI 此前已多次融资,募集到巨额资金,但对于其宏伟的 AI 计划而言,这些资金依然是杯水车薪。OpenAI CEO 山姆·奥特曼曾提出用 7 万亿美元重塑半导体产业,为 AI 时代奠定基础。尽管 7 万亿美元投资 AI 不现实,但 OpenAI 确实需要大量资源。与微软解绑和成立 Stargate,或将弥补 OpenAI 的短板,充分释放 AI 大模型的技术潜力。
打破束缚,OpenAI蓄势待发
在 GPT-4 之前,训练 AI 大模型所需的算力和数据量相对较少,OpenAI 因此得以高速发展。但 GPT-4 之后,对算力和数据量的需求大幅提升。数据方面 OpenAI 可以通过购买或原创等方式解决,而算力问题则成为困扰 OpenAI 的难题。2024 年前后,多家媒体曾报道 OpenAI 面临破产风险。
2019 年,微软投资 OpenAI 10 亿美元,作为回报,OpenAI 将服务迁移至微软 Azure 云计算平台。随着 AI 大模型训练和推理所需算力不断增加,微软提供的算力逐渐无法满足 OpenAI 的需求,导致 OpenAI 内部团队争抢算力资源,高层也对微软产生不满。
(图源:豆包AI生成)
OpenAI 与微软调整协议后,微软依然保有优先购买权(ROFR),并维持现有分成模式到 2030 年,但 OpenAI 获得了算力自主权。早在 2024 年 6 月,OpenAI 就开始与甲骨文合作,使用甲骨文的云计算资源。如今协议调整,OpenAI 终于可以与其他云计算平台合作。
仅 GPT-4 的训练和推理计算量就高达约 2.15e25 FLOP,相当于 2 万张 A100 显卡训练 90 到 100 天。未来训练 AI 大模型的算力将呈指数级增长,加上 Sora 和 AGI 所需的算力,OpenAI 需要 10 万张甚至更多显卡才够用。因此,OpenAI 需要与软银、甲骨文、MGX 等企业联合打造数据中心,每年投入约 1000 亿美元,以满足未来的算力需求。
当然,也有其他 AI 企业提出了低成本训练大模型的方法,如 DeepSeek 基于数据蒸馏技术,仅耗费 557.6 万美元就训练出了 DeepSeek-V3 大模型。然而,数据蒸馏技术依赖教师模型,无法超越教师模型,且可能丢失细节特征,注定只是追随者,无法引领 AI 行业发展。
(图源:DeepSeek)
OpenAI 之所以能获得巨额投资,源于其技术领先地位。一旦失去领先优势,将难以获得企业支持。因此,OpenAI 必须保持技术领先,才能继续引领行业发展。
AI行业淘汰赛加速,盈利成难题
虽然 AI 带来的体验提升显著,如金融从业者利用 AI 查询信息、媒体工作者利用 AI 生成内容、办公族利用 AI 总结文档等,但仍有大量网友认为 AI 只是新的金融泡沫。原因在于目前尚无 AI 企业实现盈利,反而是研发算力显卡的英伟达成为最大受益者。
与新能源汽车行业不同,AI 行业入场成本较低,但打造顶级 AI 大模型的成本却可能更高。基于数据蒸馏技术打造低成本 AI 大模型,实力较强的企业可以自己做,无需与 AI 公司合作,这也压缩了 AI 企业的盈利空间。
(图源:豆包AI生成)
即使 OpenAI 与多家互联网巨头合作,短期内仍无法实现盈利。2024 年,OpenAI 亏损额预计为 50 亿美元左右,由于需要建设算力集群和数据中心,2025 年和 2026 年的亏损额很可能会增加。据 The Information 预测,OpenAI 将在 2029 年才能实现盈利。AI 行业的淘汰赛已开始,未来三年将有 80% 以上的 AI 企业被淘汰。
然而,作为 AI 行业的领导者,OpenAI 受到美国的重视。OpenAI 与软银、甲骨文、MGX 等企业联合成立子公司 Stargate,背后显然有美国政府的推动。
(图源:豆包AI生成)
GPT-5 未能完成训练、Sora 功能不及预期,都与算力不足有关。多方合作投入 5000 亿美元,将缓解 OpenAI 的经济压力,帮助其构建庞大的算力集群。摆脱微软限制、获得 Stargate 支持的 OpenAI,将释放自身潜力,加速多个项目研发,不再受算力限制。
基于甲骨文云计算平台和 Stargate 提供的算力,2025 年我们有望看到 GPT-5 和性能更强大的 Sora,OpenAI 也将朝着 AI 大模型的最终形态——AGI 前进。
AGI时代来临,挺进下一高峰
OpenAI 虽然强大,但长期烧钱却无法盈利,很可能被投资者抛弃。Stargate 的成立和与微软解绑,最大意义在于解决了 OpenAI 的算力困境和资金难题。没有后顾之忧的 OpenAI 将加速 GPT-5 和 AGI 的研发,尽快实现盈利。
OpenAI、亚马逊云科技等企业近期都公布了关于 AGI 的消息。1 月 6 日,山姆·奥特曼表示已经知道如何构建 AGI,并有信心在 2025 年推出。2023 年 OpenAI 在官方使命声明中也提到,目标是构建造福全人类的 AGI。因此,X 平台网友才会推测 OpenAI 将在 2 月推出 AGI。
(图源:豆包AI生成)
AGI 被视为 AI 的终极形态,OpenAI 被认为是最有可能率先推出 AGI 的企业。然而,随着越来越多互联网巨头进入 AI 行业,OpenAI 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。
亚马逊云科技在 2024 年 12 月的 re:Invent 大会上透露,计划在 2025 年中期推出可实现 Any To Any 的万能大模型。不同的是,OpenAI 过去依赖投资,而亚马逊云科技、xAI、豆包、通义等背后都有互联网巨头支持,短期内无需追求盈利。拥有 Stargate 支持的 OpenAI,将开足马力,向 AGI 前进。
更多AI行业最新资讯新闻信息请关注AI人工智能网站--AITOP100平台--AI资讯专区:https://www.aitop100.cn/infomation/index.html